孙膑简介,孙膑的军事思想介绍

孙膑简介,孙膑的军事思想介绍

平陵是魏国东部军事重地,易守难攻,而且齐国有被魏军切断粮道的危险,孙膑故意采取这一措施,就是要造成齐将指挥无能的假象。齐军接近平陵时,又将主力部队隐蔽起来,只派一部分兵力向平陵发动进攻,受到魏军反击,立即败退下来,造成齐军怯战的假象。接着,派出一部分战车和步兵“四驰梁郊”,佯攻大梁,从而激怒庞涓,诱使庞涓急速回师,并将主力埋伏在魏军必经之地桂陵(今山东菏泽东北)。田忌依计而行。庞涓果然中计,尽撤邯郸之围,昼夜兼程挥师南下,在桂陵受到齐军突然袭击,仓促应战,遭到惨败。桂陵之战的结局证明了“围魏救赵”策略的正确性,显示了孙膑卓越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。

(3)“减灶诱敌”。桂陵之战以后,魏国先后受到韩、秦等国的进攻,连年用兵,“士民疲弱,国家空虚”。为摆脱这种内外交困的处境,魏惠王采取联络赵、秦,打击韩国的策略,在公元前340年发动对韩国的战争。韩国弱小,急忙向齐国求救。

是不是救韩?如何救韩?齐国君臣在决策过程中进行了一场争论。邹忌主张不救,田忌主张早救,孙膑既不赞成不救,也不同意早救,却主张缓救。他认为,如果韩魏两国的军队都没有遭到损伤,齐国就出兵救韩,就意谓着齐国代韩国承受魏国的进攻,实际上是听从韩国的指挥;如果不救,魏国消灭韩国之后,必然进攻齐国。所以,不如缓救,“阴结韩之亲,而晚承魏之敝”。这样,就能够“受重利而得尊名”。齐威王接受了孙膑的意见,又一次任命田忌为将、孙膑为军师,带领军队救韩。

齐军进入魏国境内,直接向大梁进击。魏惠王赶快撤回攻韩魏军,以太子申为上将军、庞涓为将,起全国之兵迎击齐军,打算与齐军决一死战。

孙膑看见魏军气势汹汹,意在决战,建议采用示怯佯退、诱敌深入的战法。他说:魏军向来勇猛彪悍,轻视齐军,我们就要因势利导,佯装怯战,诱敌深入,相机取胜。他们利用魏太子申“不习于兵”,庞涓骄傲自负和急于求胜的弱点,采用减灶诱敌的战法。齐军与魏军刚接触就掉头后退,第一天造十万人做饭的锅灶,第二天造五万人做饭的锅灶,第三天做三万人用饭的锅灶。庞涓看到齐军逐日减灶,认为齐军果然怯战,高兴地说:“我早就知道齐军怯战。他们进入魏国才三天,士卒逃亡的就超过一半了!”因此,丢下辎重和步兵,率领精锐部队,日夜兼程追赶。孙膑计算魏军行程,判断当天夜里可以到达马陵(今山东郸城东北)。马陵道路狭窄,地势险要,树木茂盛,有利于军队埋伏。

孙膑出生于阿、鄄之间,很了解这一带的地形。他选择这一地形,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在道路两旁,看到魏军燃起的火光就万箭齐发。还剥去路边一棵大树的皮,露出白色的树干,上写“庞涓死于此树下”。庞涓果然在黑夜到达马陵,隐约看到路旁树干上有字,就叫士兵点火照明。没等庞涓看完树上的字,齐军就万箭齐发。魏军大乱,相互失去联络。庞涓看到大势已去,“自知智穷兵败”,于是自杀身亡。临死以前,他还愤恨不已地说:“居然让这小子成名了!”(“遂成竖子之名”)齐军乘胜追击,全歼魏军,俘虏了魏太子申。从此以后,魏国一厥不振。“诸侯东面朝齐”。孙膑在马陵之战中所用的战法,直捣大梁以诱骗魏军回师,减灶示怯以诱骗魏军追击,马陵设伏以造成全歼魏军的条件,是一全套环环相扣的谋略,是战争上因势利导、克敌制胜的典范。

孙膑的军事理论着作在孙膑在世时即已成书,开始流传。据《史记》和《孙膑兵法》记载,齐威王曾经“问兵法”于孙膑,马陵之战之后,孙膑的兵法就流传于世。流传到汉代的《孙膑兵法》,称作《齐孙子》,有八十九篇,附图四卷。东汉以后在流传过程中散失。

直到1972年,孙膑兵法残简才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,可惜残缺不全,能够辨认的约有一万一千字,整理成三十篇。但是,从现存残简也能看出,孙膑兵法和孙武兵法一脉相承,当时就合称作“孙氏之道”。孙膑兵法不仅继承了孙武的思想,而且有所进步有所创造,某些论述较之《孙子兵法》更加深刻(例如有关战争规律的论述)、更加丰富(例如有关阵法和战法的论述)。《孙膑兵法》和《孙子兵法》同样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珍贵遗产,正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研究。

孙膑军事谋略思想的显着特点和优点与孙武一样,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,而在有些方面更加丰富和深化,尤其是他的“贵势”、“知道”和“用法”思想。

闪耀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光辉,是他军事思想中的精华部分。

“贵势”,即注重研究战争形势,把它看作决定谋略的客观基础。孙膑认为,战争是交战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较量,因此特别重视人在战争中的能动作用,重视政治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。他强调,进行战争,一方面要“有委”,就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,“富国”才是“强兵之急者”(最紧要的);另一方面要“有义”,就是要有正当的理由,得到民众的支持。他认为,“义者,兵之首也”,“天地之间,莫贵于人”。他列举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,指出“恒胜”和“恒不胜”的条件有五个:将帅得到君主的信任,能够全权指挥作战则胜,将帅受到君主的牵制,行动不得自由则不胜(“得主专制胜”,“御将不胜”);了解战争的规律则胜,不了解战争的规律就不胜(“知道胜”,“不知道不胜”);得到人民的拥护则胜,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就不胜(“得众胜”,“不得众不胜’)将帅团结就胜,将帅不团结就不胜(“左右和胜”,“乖将不胜”);了解敌情、地形就胜,不侦察敌情就不胜(“量敌计险胜”,“不用间不胜”)。因此可以看出,孙膑认为,战争的胜负,不但决定于交战双方实力的强弱,而且决定于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,还决定于战争指导者是否了解战争的规律。所以,他说:“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(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二)也就是说,善于指导战争的人,必须把他的决策与谋略建立在对战争客观形势分析的基础之上。

“知道”,就是熟悉战争的运动规律。它是孙膑谋略思想中贯彻始终的一条红线。

(孙膑兵法)三十篇中,有十三篇直接论述“知道”与“用法”,即认识和利用战争规律的重要性和方法论。当然,孙膑对于“道”的论述还不太严密,有时指规律,有时指原则,有时兼指二者,但是多数是指规律。他认为,战争的规律就像自然界的规律(“天地之理”)一样,是客观存在的,又是可以被认识的,凡是有形的事物都是可认识的,可以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被制服的(“有形之徒,莫不可名;有名之徒,莫不可胜”)。所谓“知道”,依据孙膑的解释,即“上知天之道,下知地之理,内得民之心,外知敌之情,阵则知人阵之经,见胜而战,弗见则净”。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才可预见战争的发展趋势,“先知胜不胜”,“见敌之所长,则知其所短;见敌之所不足,则知其所有余”,“见胜如见日月”。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才可以促使形势向着有利于我、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,“有功于未战之前”,“不失可有之功于已战之后”,“如以水胜火”那样有把握。孙膑认为,决定战争成败的客观因素不是静止不变的,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,例如积和疏(集中和分散)、盈和虚、疾和徐、众和寡、逸和劳都是能够“相为变”的,所以“富未居安也,贫未居危也,众未居胜也,少未居败也”。转化的条件,即认识和利用它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。“决胜负安危者,道也”。所以,要保障国家的安全,扩大君主的权威,保卫民众的生命,就必须懂得战争规律。(“夫安万乘国,广万乘王,全万乘之民命者,唯知道”)不懂得战争规律率兵打仗,只能靠碰运气侥幸取胜。因此,孙膑多次强调,“知道,胜”,“不知道,不胜”。

“用法”,即对掌握克敌制胜的战法。孙膑认为,战争中情况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,适应各种情况的战法也是无穷无尽的。“形胜之变,与天地相敝而不穷,形胜,以楚越之竹书之不足”。在《孙膑兵法》里,总结当时的实战经验,论述了对付五种敌军,应付十种情况的战法和十种阵法的性能与运用方法。在《通典》收录的孙膑佚文中,系统论述了骑兵战法。这些论述,比前人的论述更加具体和丰富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孙膑强调“攻心”和“士气”在战争中的地位。他说:“凡伐国之道,攻心为上,务先服其心。”(见《通典》卷161《孙膑兵法》的《延气篇》),系统论述了激励士气、鼓舞斗志的重要性和五种基本做法。这一点,是对前人军事理论的飞跃性发展。至于他创造的“三驷之法”,用局部小败换取全局大胜,与现代军事运筹学的原理基本相同,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购买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
365bet体坛即时比分

购买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

📅 07-19 👁️ 483
淘宝店铺怎样快速增加粉丝?怎么涨粉丝最快?
365bet官网开户

淘宝店铺怎样快速增加粉丝?怎么涨粉丝最快?

📅 07-09 👁️ 2438
探寻苹果银色手机的真相
bt365全程担保

探寻苹果银色手机的真相

📅 08-17 👁️ 7239
诘验的意思
bt365全程担保

诘验的意思

📅 08-19 👁️ 8451
智能远光灯辅助系统:如何在夜间驾驶时减少炫光影响?
这些神秘的符号,不是凡人能够知道的
bt365全程担保

这些神秘的符号,不是凡人能够知道的

📅 08-08 👁️ 6024